股东房产避税流程,股东房产避税流程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股东房产避税流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股东房产避税流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股东分红如何合理避税?税收跟呼吸一样,不可避免。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做好规划,同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股东房产避税流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股东房产避税流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股东分红如何合理避税?

税收跟呼吸一样,不可避免。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做好规划,同时,注意各种规划下的风险。

股东房产避税流程,股东房产避税流程图

1. 股东分红的税率

一般大家都认为股东分红的税收比较高,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才想着要如何节税。但这个理解也是有些片面的。

一是因为股东分红的税率,根据身份不同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满足条件的居民企业取得股息、红利所得,是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只有当自然人直接投资的时候,适用这个20%的税率。

二是这个税率也并不是最高。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是45%,在收入较高的情况下,也许比用工资薪金方式取得收入划算。

2. 可以考虑的各种方式

所有可以考虑的方式,都是在分红之前做好规划。等到真的要做分红了,那就是按照税率交税。

(1) 选择股东的身份

由于股东身份不同时,缴纳的税收有所不同,所以需要考虑好股东以什么身份投资。是用投资平台进行入股,方便后期的变革和再投资,还是用自然人身份直接入股。

即使是设立企业进行投资,还要看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还是有限责任公司。每个企业所涉及到的权利义务,以及后期可以做的筹划也有不同,除了考虑再投资问题,还要考虑企业未来组织结构的变动。

(2) 考虑提取收益的方式

股东如果也是员工,你们也可以领取工资薪金,也可以有正常的报销款。所以,并不是都需要通过分红做最后的分配。

但是要注意的是,工资薪金的税率是超额累进,过高的工资也会造成税收的负担。

(3)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在用自然人身份分红时,是在交完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进行分配。因此,可以充分考虑税收的优惠政策,来降低综合的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的返还政策,减免政策,个人所得税的奖励返还政策等。

3. 各种方式下的风险规避

任何一种规划,当过度的时候,就会带来相关的风险。因此,企业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风险的规避。

(1) 搭建平台的合理性

一般在公司开立之前,可以做好组织结构上的筹划。而如果通过注册企业来故意将股东的分红收入转换为企业的经营所得,那么就具有一定的风险。股东在外面开立企业,与自己参股公司形成同业竞争,从逻辑上也并不合理。

(2) 税前扣除的合理性

虽然股东也可以有合理的税前扣除,但是如果通过故意提高税前扣除费用,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那么就是相关的风险。因此,用于税前扣除的项目,一定要满足合理性和与企业经营的相关性,否则不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总的来说,股东在开立公司之前,需要先了解分红的税收,并对未来的组织结构和税收安排做好规划。

我们不应该考虑分红如何避税,而是从最初公司设立环节就开始考虑有什么办法能够在成立公司并且公司有盈利之后,能够使得股东到手的收益最大化,毕竟股东创办公司就是为了赚钱的,怎么赚钱的问题应该前置,而不是在具体分红的时候才来考虑这个问题。

要想股东的利益能够最大化,其实有许多方法,而且在公司设立前、设立后不同阶段都是有办法能够做到的,我们一步一步来看如何做。


一、公司设立前

公司设立前,这时候涉及到成立什么样的公司类型。股东是一个人的,可以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有限公司。股东是几个人的,可以设立合伙企业、有限公司。不同的公司类型,税负不同,功能定位不同。

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算方式与有限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样,都是通过收入减去合理的成本费用后的利润。不同的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只要交一次个人所得税后,企业资金就完全是自己的了,但是有限公司在交完了企业所得税后,要分红给股东,还要交一次个人所得税,属于双重征税。

有限公司股东的实际税负率为:应纳税所得额100万以内的24%,应纳税所得额100万-300万的28%,应纳税所得额300万以上的40%

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税负率,主要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参照税率表适用相应的税率,最高也就是35%,如下图。

虽然有限公司的股东税负率高,但是有限公司也有有限公司的好处,那就是有限公司的股东对于公司的债务是按照股东的认缴额承担有限责任的,不像另外两个是无限责任(除了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是有限责任)。而且将来如果涉及到资本运作,要上市的话,有限公司只要直接经过股份公司改制就行了,另外两种形式的企业是不能作为主体上市的。


二、成立有限公司后

如果最终股东决定成立有限公司,那么在后期的经营过程当中,就需要做一些筹划,使得股东利益最大化,能成为小微企业最好,如果业务比较多,盈利比较大,不能享受小微企业待遇,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尽可能的最大化股东的到手收益。

  • 如果有员工离职,可以与之协商,以辞退的方式离职,支付补偿金,然后由该员工私下转给股东,这样既能多列支费用少交企业所得税,股东还能拿到钱。因为根据财税[2018]164号文第五条的规定,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当然这个方法还需要员工配合,可以适当给员工一些好处。
  • 股东平时消费注意多开具公司抬头的发票,只要是合理的发票,都可以以报销形式作为公司费用,不但能减少企业所得税,股东还能拿到钱。

通过以上方式,其实已经转移了一部分的税前利润,避免了(24%、28%、40%)的高额税负。公司剩余的利润再进行缴纳企业所得税及扣缴个人所得税后分红给股东。


三、转换思路,改变分红方式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当中,肯定会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这个时候股东可能会暂时为企业垫资。但是这种垫资大部分企业的做法都是无息的垫资,也就是股东并不会向企业收取利息。其实这个做法就已经损失了部分股东收益。

如果股东暂时借给企业的资金,是有息借款,其实就可以把原先以分红的方式给到股东的收益,提前在企业所得税前分给股东,可以少交一道企业所得税。并且股东借款给企业的利息支出,只要符合条件,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这样不但降低了股东的税负,还能使得企业少交所得税。

我们先来看政策条文对于股东借款利息是这么规定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号)的规定,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规定的条件,计算企业所得税扣除额。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财税[2008]121号文件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企业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除符合"企业如果能够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条件外,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的比例不超过"金融企业5∶1,其他企业2∶1"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

另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

根据以上条文,可以总结出以下关键点:

1、企业向股东借款的利息支出,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扣除。

2、利息支出不能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

3、借款活动需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4、对于非金融企业,向股东借款的金额,在借款本金不超过债资比2:1的部分,所计算的利息支出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扣除。

可能大部分人对第3条和第4条比较难理解。

第3条在实务中其实只要规定的利息在正常范围内,并且企业确实有融资需求时,就可以满足独立交易原则。

第4条是什么意思呢?假设股东投资是500万,那么允许税前扣除的利息支出对应的本金部分不能超过1000万。也就是假如股东借给企业2000万,那么只有1000万计算的利息可以税前扣除,剩下1000万计算的利息支出不能扣除,需要纳税调增。

我们根据上面的政策条文,来详细的举例说明,改变分红为借款利息,能收到什么好处?

假设股东投资企业500万元,股东向企业借款1000万元,借款利率为4%(假设没有超过同期同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企业当年利润500万元。我们来看下表,具体的测算过程,股东无息借款和有息借款对于股东最终到手收益有什么区别呢?

可以看到,股东提供有息借款时,可以比无息借款时,多拿到手6.4万元。上述测算表没有考虑印花税,其实印花税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股东和企业一共只交1000元的印花税)。


通过以上几点的考虑及筹划以后,我想股东的到手收益应该可以保证最大化了,希望本文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本文,请不要吝惜您的赞,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股东房产避税流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股东房产避税流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